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62章 多重身份(求月票)

      “书到用时方恨少,钱到月底不够花啊!”
    张义拿下耳机,感叹一句,以自己浅薄的日语还真听不懂这个秃鹫和织田奈奈步究竟说了什么。
    看来要下决心好好学习下日语了。
    “马上对这个秃鹫展开踪迹和监视,搞清楚他的身份。”
    “另外找一个会日语的人来,记得先核实此人的身份,酬劳可以给高点…找个理由,先限制此人的自由,等案件结束,再放出去。”
    “是。”猴子凛然应答,又问:
    “这个乞丐呢?”
    “先观察为主,千万不要打草惊蛇。”
    他拿起望远镜,镜头下乞丐依旧懒洋洋地靠在墙上,皮肤黑黢黢的,脸庞消瘦憔悴,头发像杂草一样乱糟糟的,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脚上穿着一双破鞋,一双空洞的眼睛透着对生活的绝望和无助,看着让人心生怜悯。
    但谁能想到他会是一个日本间谍呢。
    从织田奈奈步的住处出来,中年男人再次恢复了那副儒雅文质彬彬的模样,他步行穿过巷子,上了大道,瞥见一家卖烟草的杂货铺,缓缓走了过去。
    他并未走进店里,而是站在敞开的窗户处一边和店主寒暄,一边透过玻璃的反光观察着身后的行人。
    这时候一辆黄包车从小巷穿了出来,车上坐着一个商人打扮的男子,车辆一路奔跑,然后停在了前面的十字路口。
    中年男人心头一紧,仅仅只是一眼,车夫和商人的音容相貌已经捕捉在他的眼中,虽然这两人都是陌生面孔,但还是让他心神一凛…
    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自己的身份虽然天衣无缝,对方不可能跟踪到这里…
    但万一织田信秀扛不住特务处的刑讯逼供将自己的姐姐也供了出来呢?
    那么此刻自己的接头是不是也在特务处的监视中?
    虽然乞丐给了他一切安全的信号,但他还是不敢大意。
    不过他并未焦急,付过钱,拆开香烟点上一支,借着点烟的机会,小心地观察了一圈周围,放弃了坐黄包车的打算,改为步行。
    中年男人将烟蒂丢弃,缓缓走着,快靠近黄包车和商人的时候,他的右手已经缓缓伸向了衣襟,然而还不待他将枪拔出来,就见黄包车突然再次奔跑起来,向右一转,进了一条小巷。
    男人狠狠盯着黄包车的背影看了几眼,然后看了一眼手表,向左边走去。
    没走多远,他到了路边的一个公交车站,这里站着不少候车的人,直直地望着车来的方向。
    这个年代公共汽车有私人的,也有工务局下属的公共的。
    汽车是从美国纽约花费4600大洋进口的二手车改装而成,30匹马力,可载客12人。
    车厢是方方正正木箱形,就像一节火车头,座位又小又窄,而且是木板做成,汽车行驶时东倒西歪,颠的乘客屁股疼,年轻人还受的住,年老体弱的根本不堪痛苦。
    而且售票仿效铁路模式,在沿线设置站房售票,汽车固定乘坐12人,但一般都是坐三四十人甚至更多,因此到了夏天,天气炎热车内汗臭气味难闻,令人作呕。
    汽车的票价为每站客运费大洋五分(铜元五枚),全线小洋四角钱。
    但因为公共汽车的出现严重影响了人力车和马车的生计,人力车行和马车行公开罢工反对,更是想尽了各种办法阻止汽车通行,双方你来我往,剑拔弩张,常有械斗冲突发生。
    最后在工务局车公所的干预下,各方商谈妥协,规定公共汽车只能在市区规定的路线行驶,一旦脱离路线之外,即刻扣押车辆
    中年男人进站买了票,此刻也焦急地张望着,不时地抬手看表。
    几分钟后,汽车终于摇摇晃晃地来了。
    中年男人挤到前面上了车,坐到了最前面靠近车门的位置,然后拿出一份报纸看了起来。
    很快乘客全部上车了,车门关上,汽车开始缓缓前行,这时候,中年男人突然收起报纸问司机:
    “师傅,这车到警察局吗?”
    “不到,你坐错车了.”
    “哎呀,这麻烦师傅快停车.”
    中年男人一脸焦急,歉意地连连作揖,司机翻着白眼将汽车停下。
    车刚停下,还没等车门完全打开,中年男人已经跳下了车。
    他疾步走出一段距离,目送汽车越来越远,侧头左右看了看,周围空无一人,他冷笑一声,脸上的焦急早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得意。
    即便有人跟踪自己,此刻也坐着汽车走远了。
    中年男人收敛情绪,向着相反的方向离开站台,走出一段距离后,才拦下一辆黄包车,中途又换了一辆车,如是再三。
    最后他在马路边上下车,一阵穿行过后,进入一处老旧的公寓楼。
    看着中年男人的背影消失,街边闪现出张义的身影,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暗骂这厮狡猾,连他都差点被甩开。
    望了一眼灰旧杂乱的公寓和连片低矮的居民区,张义叹了口气,一边吩咐人找户籍警查阅公寓住户的信息,一边继续蹲守下来。
    中年男人进了三层的公寓楼,拾级而上,时不时遇到买菜回家的熟人。
    “王先生,回家吃饭?”
    “是,张太太好。”
    男人面带微笑寒暄着,上了三楼,停在302房间门口。
    左右看看,见没有人,他端详了几眼门口,将门缝中的一枚火柴根拾起,然后打开门。
    他将门关好,先是屏气凝神在门口凝听了一会,见没有动静,环顾了几眼屋内,然后快步走到窗户前。
    窗帘开着,只有一层遮蔽蚊虫的薄纱,他小心翼翼地透过薄纱观察了一会楼下的动静,然后长出了口气,神情松弛下来。
    他将公文包放下,掏出证件和手枪放入抽屉中,脱掉灰色长衫,然后倒了一盆热水,借着热气的熏蒸,他的脸逐渐变得怪异起来。
    原本光滑的皮肤开始皲裂起了皱纹。
    男人先是撕扯下假眉毛,然后小心翼翼地从下颚处一撕,一张薄如蝉翼的人皮面具赫然掉落,露出一张相对年轻苍白的面孔。
    他用手一抹被热气熏的朦胧的镜子,露出一个得意的笑脸。
    对着镜子端详了一刻,男人将人皮面具藏好,又清理了屋内的痕迹,再次来到门前凝听了一会,然后小心将门打开、关合,快步来到对面的312门前。
    他将门打开,仔细检查了一圈屋内,从衣柜中找出一件半新的西装穿上,又整理了发型,换上一双新皮鞋,从抽屉中拿上新证件和一迭零钱,这才再次出门。
    下了楼,他径直走进了一家炒面馆。
    小厮似乎对他特别熟悉,热情招呼道:
    “陈先生,老样子?”
    “对,老样子,三两烩面。”
    “好勒,您稍等。”
    看着中年男人的身影进入饭馆,路边卖瓜子的地摊上张义站了起来。
    他蹙了蹙眉,这个男人的背影给他似曾相识的感觉,但面貌却截然不同,而且此人的身高和走路方式全然不一样。
    思忖了片刻,张义也走进了面馆。
    “有没有裤带面?”张义操着一口陕西话。
    “裤带面没有,只有烩面。”小厮招呼着。
    “行,上么,赶紧,给我再来点蒜。”张义找了一个位置坐下,看都不看饭店内的其他人,闷声剥蒜。
    很快,热气腾腾的烩面端了上来…
    张义抄起筷子就吃,刚出锅的面片有些烫嘴,但他全然不在乎,一口面一口蒜,吃着觉得不过瘾,直接挽起袖子蹲在了板凳上,吃的热火朝天,脸都泛起了红晕。
    一位商人摸样的客人笑道:
    “老弟,我也是走南闯北,有点见识,都说南细北粗、东淡西咸,你真是吃面的行家,实打实的老陕啊,这面条行家和尝鲜的人,吃相是不一样的”
    张义呼哧呼哧吃着,头也不抬,嘟囔道:
    “没有油泼辣子,没有裤带面,凑合吃吧,要吃地道的面条还是要看额门老陕。”
    “裤带面确实不错,东边有个面馆,叫咥一碗,虽然是俺们河南人开的,但手艺不错,伱可以去尝尝。”
    “那感情好,改天去试试。”
    张义说着话,感觉一道目光从自己身上收了回去,但他似乎浑然不觉,等他放下碗筷抬头的时候,就见中年男人已经结账走人了。
    看着男人上了一辆黄包车远去,张义没有选择再次跟踪,而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很快穿过一条巷子,他一边走,一边用余光观察四周,没有察觉到异常,才穿过马路,上了街边的一辆汽车。
    “股长,这是公寓楼全部的住户信息…
    根据筛查,之前出现的那人叫王浩亦,三年前就租住到了这里,户籍资料显示他是个作家,写小说的,老家是陕西的,单身,平时很少出门。”
    张义端详了几眼此人的资料信息,又翻阅其他资料,找出了另外一份。
    “陈尔东,男,29岁,山东人,北平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开封师范大学老师,后被开除…《华美晨报》主编。”
    两份截然不同的身份信息。
    “股长,这是?”
    猴子不解地问道,不是查王浩亦吗?怎么股长对这个叫陈尔东的突然感兴趣了。
    张义没有解释,如果他的猜想正确,那么这个“秃鹫”就是一个拥有两重,不,三重身份的人。
    不说特工,就是普通人,谁的人生不是面具人生,谁不是戴着一张面具活着…
    有人说人的表情只不过是一张巧夺天工的面具…
    大家戴着无所不能的面具不知觉地走过了人生的几十载,终于有天累了,想摘下它,却发现它已完全占有了你,离开它你的生命将从此停止。
    但这个“秃鹫”戴着几重面具,要扮演不同角色身份的人,莫非他有多重人格?
    就是不知道他伪装的模糊面目下,又隐藏着怎样一副凶残狰狞可怖的面孔…
    “去,买一份《华美晨报》来。”
    张义思忖着,他对这个秃鹫越来越好奇了。
    报纸很快就买了回来。
    “股长,这是一份小众报纸,发行量很小。
    说来还要感谢我们,我们抓了那么多的日本间谍和汉奸,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这份一贯号召抗日声调的报纸现在供不应求。”
    “是吗?”
    张义讶然地接过报纸,难道自己的怀疑出问题了?
    王浩亦和陈尔东仅仅是背影有点相像,他们真的不是一个人伪装的?
    “我听报摊老板说,这家报纸的主编和编辑之前还因为日本领事馆的抗议被警察局逮捕关押过一段时间,报纸还停办过
    但他们出狱后依旧我行我素,坚持在报纸上发表抗日号召,而且声调越来越大”
    张义不置可否,他快速浏览了一遍报纸,果然和猴子说的一样,这份报纸,言辞犀利,全篇都在痛斥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和虚伪面目,号召大家团结一致.
    兵者诡道。
    张义思忖着,他相信自己的怀疑,不能因为一份报纸就放弃对一个人的怀疑。
    再者想了解一个人不能光听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
    日本人就不能花钱办一份抗日的报纸吗?
    听起来似乎觉得是个不可思议的笑话,好像自己花钱找虐一样,但日本人又不是傻子,在风云诡谲的情报战线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谁知道他们借用非常手段,借着抗日的幌子,有什么阴谋诡计呢。
    这就像特务处情报科让人去报纸上发表进步文章吸引地下党的注意一样,表面上是抗日,说不定暗中进行的是间谍和反间谍的工作。
    发表抗日文章,一面可以吸引“志同道合”者的关注认同,说不定还可以借机打入他们中间,一面搜集情报,一面将这些人登记造册,然后暗中干掉他们…
    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这个时候钱小三拿着录音翻译好的文件走了过来。
    “红隼?警察局新局长上任?这是要策反?”
    张义翻看着文件,沉吟片刻,道:
    “红隼要去参加酒会,我们也去…
    今晚她不是要和秃鹫的联络人见面吗?那就把他们一起抓了。”
    “股长,这会不会打草惊蛇?”
    “我要的就是打草惊蛇,密切注意秃鹫的一举一动…
    红隼本就和他不是一条线上的,如今突然有了联系,红隼和联络人一旦被捕,秃鹫必然要善后…”
    “我们就是要让他动起来,让他着急、愤怒,然后他说不定就会冲动,会犯下很多幼稚的错误或者破绽,到时候我们就可以顺藤摸瓜,将他们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