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11章 餐桌上的菜

      第911章 餐桌上的菜
    刑恕一直在旁边,看着发生的一切。
    有好几次,他都想要开口插嘴。
    然而,每次他张口的时候,到了嘴边的话,却不知道为何发不出一点声音。
    这让他非常难受。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直到此刻,当高丽人匍匐在地上,却一句话都不说的时候。
    刑恕内心的某根弦,似乎被扣动了。
    于是,他面向着官家,微微躬身,然后转过身去,看向匍匐在地上的高丽人。
    “怎么?”刑恕的心,扑通扑通的跳动着,他感觉到自己浑身都在发烫。
    “尔等是想辱我大宋?”
    “嗯!”刑恕恶狠狠的威胁着。
    昔日的温文尔雅,曾经的儒雅随和,都已消失不见。
    “学士……”李资义颤抖着身体,哀求的看向刑恕。
    刑恕给他和高丽扣的帽子太大了!
    辱宋!
    这要是换汉唐那会,无论是谁,被扣上这个帽子,很快就会看到,汉唐的大军,开到了家门口的景象。
    哪怕是现在,这顶帽子也很可怕。
    一旦坐实,高丽有没有事不知道?
    但李资义知道,他的脑壳,肯定要搬家!
    甚至,就是在现在!
    李资义看着那些穿着山文甲,持着铁骨朵的武士。
    他开始颤抖起来。
    “高丽怎敢辱大国?”他几乎是哭着匍匐于地。
    “不敢?”刑恕感觉,自己越发的兴奋起来。
    就像身体里一直潜藏的某种东西被激活了一样。
    他猛地拔高声调:“高丽岁贡辽国八万两白银,三万匹绢布,却连半两白银,半匹绢布也不给大宋!”
    “这难道不是对大宋的羞辱吗?”
    李资义显然无法适应,刑恕忽然间的改变。
    他也不明白,为何这个素来在人前温文尔雅的中原君子,一下子就变得如同豺狼一样凶狠了!
    没有办法,李资义只能看向在他身边的义天。
    这位国王的弟弟,高丽国的僧统官。
    义天无奈,只能念了一声佛号,看向刑恕,合十道:“学士……”
    “所谓岁贡白银八万两、绢布三万匹,乃是高丽予北虏的和议款……”
    言下之意,其实多少带着些讽刺。
    高丽为什么会答应给辽国钱,因为辽国的刀子架在高丽的脖子上。
    高丽为何不肯给中原?
    因为中原的刀子,没有架在高丽脖子上。
    况且……
    就算高丽现在答应了,将来反悔。
    中原的宋国又能怎样?
    跨海来打高丽?
    刑恕哈哈一笑,此时,他终于知道,自己为何会这么兴奋了。
    因为啊……
    他现在在做的事情,正是他所崇拜的张仪,在战国时代曾经做过的事情。
    威胁、讹诈、威逼利诱……
    将列国耍的团团转,将一位位诸侯王,戏耍成白痴!
    正是因此,他的身体和魂魄才会如这般前所未有的兴奋起来!
    因为,这正是他的本心!
    长期以来,被士大夫的修养和文章辞藻所掩盖起来的本心。
    “这才是吾一直想要成为的人啊!”刑恕在心中说道。
    “什么温文尔雅之君子,什么温良恭退让之士人……”
    “那都不是吾想要的!”
    他想要的成为,就是现在这样的人。
    背依强国,对小国极尽讹诈、威逼利诱之事。
    丧其胆气,堕其斗志。
    然后,予取予求!
    使其不断割地纳款,直至割无可割,纳无可纳!
    于是,刑恕直视着义天,然后用眼角余光,悄悄的观察了一下,端坐在凳子上的官家的神色。
    这个时候,官家正好也在看他。
    视线交错,刑恕从官家眼中,读出了‘欣慰’、‘赞赏’之意。
    于是再无顾忌,再无忌惮。
    他冷冷的看向义天,回怼道:“可是,辽主已断然拒绝了高丽的乞和之请!”
    他面向自己的主君,拱手道:“而我主大宋皇帝陛下,却可以让辽人答允,按高丽所请弭兵议和!”
    “可贵使却将这一切,当做理所当然,以为皆是高丽应当之物!”
    “若是这般……”
    刑恕回过头来,恶狠狠的看向义天:“那我大宋,为何要替高丽向辽主求情?”
    “不!”
    “不该如此的!”
    “相反,我主完全可以不管此事!”
    “放任辽国灭亡高丽!”
    “届时,贵国上下,生灵涂炭,社稷覆灭,祖宗之陵倾覆……”
    “又与我主何干?”
    义天被刑恕这样直白的话语,噎得说不出话来。
    他只能合十一叹:“阿弥陀佛!”
    然后,他用着哀求的眼神,看向那位少年皇帝。
    那个在他印象中,素来和气、仁圣的君主。
    “陛下……”
    “高丽小国寡民,地贫人乏……”
    “并无多少资粮啊!”
    “万望陛下启无上慈悲,推恩高丽,高丽将世世代代,感激涕零!”
    “若高丽果得陛下之助,与北虏罢兵议和……”
    “小僧将在高丽,为陛下建寺祈福……”
    “且日后,高丽子孙,也将世世代代,为陛下今日之善举而顶礼膜拜,永永无穷!”
    “高丽更将如当年新罗之侍大唐,永为大宋臣妾!”
    赵煦笑了。
    还在给朕画饼?
    而且,举谁的例子不好,偏偏举新罗?
    当年,大唐助新罗,一统半岛后,新罗是怎么报答大唐的?
    大唐前脚设立安东都护府,新罗后脚就利用大唐与吐蕃大战,无力东顾的国际局势,派兵偷袭大唐驻军,迫使安东都护府治所,从半岛迁到辽东。
    所以,你的意思是——等这次灾劫过后,高丽也会学新罗一样背刺大宋?
    果然,半岛上都是些养不熟的白眼狼!
    赵煦冷笑一声,并没有回答义天,而是对刑恕道:“学士,看来高丽并不需要朕和大宋相助!”
    “明日便将两位使者,礼送出京吧!”
    “另外,记得等两位使者,付清入朝以来在汴京的一切开销……”
    “他们在汴京住的斋房,吃的饭食,用的笔墨纸砚……”
    “统统都给朕算清楚!”
    虽然说,传统上,外国入朝使臣,在汴京的一切住宿、生活用度,都是大宋朝廷免费提供。
    可是……
    赵煦是皇帝!
    他拥有最终解释权!
    吃了朕的,住了朕的,不买单就想走?
    没门!
    义天和李资义顿时惊恐起来。
    “陛下!”义天连忙匍匐在地,哭着哀求起来:“乞陛下开恩!”
    李资义也跟着谢罪:“乞陛下开恩!”
    赵煦却只是冷冷的道:“太宗皇帝曾有圣旨,命刻于天下州郡官衙……”
    “尔禄尔俸,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朕为天下主,作民父母!”
    “不敢违太宗之训,挥霍百姓赋税!”
    “故此,朕即位以来,四季常衣,皆太母、母后亲养桑蚕所织……”
    他扬起自己的袖子。
    “所用者,不过百姓日常之物……”他摩挲着自己手上拿着的茶杯。
    这茶杯并非价值连城的建盏,也非是四大名窑所产,只是很常见的白瓷茶杯。
    一只如今市价不过数十文。
    “三餐所食,皆朕身边之人,于这御园中所种所栽之果蔬……”他指向御园内的那一个个菜圃。
    赵煦的话,有理有据,说的光明正大,而且事实具在。
    当他指出这些事实的时候,赵煦身后的御龙直们的眼眶就都开始发红了。
    因为,他们日夜在君前侍奉。
    所见所知,确是如此。
    官家即位以来,不好奢侈之物,不用金银之器。
    去年淮南大旱,就曾主动缩减福宁殿用度一半,从自己嘴里和身边的人身上省下钱,赈济灾民。
    于是,诸位御龙直都是怒目圆瞪,看向义天和李资义,欲将这两人撕碎。
    义天和李资义被御龙直们瞧的心里发毛,又听到赵煦如此说辞。
    一时间理屈词穷,相对无言。
    良久,李资义深深一拜,问道:“外臣斗胆乞问……”
    “若陛下促成辽主罢兵议和,陛下需高丽岁助多少银钱?”
    赵煦见着,对李资义露出一个欣慰的眼神。
    他轻声道:“若是那样的话……”
    “大宋总不能比辽人所得要少吧?”
    李资义咽了咽口水,旋即他的脸色,变得无比难看。
    也要一年八万两白银,三万匹绢布?
    高丽哪来这许多的白银绢布?
    就算是过去,高丽国全盛之时,每年全国赋税加起来,也凑不齐这么多的钱、布啊!
    何况如今?
    义天念了一声佛号,叹道:“回禀陛下,下国民少国弱……”
    “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这许多的钱的!”
    “没有关系!”赵煦道:“请两位爱卿放心,只要高丽答允,朕会替高丽想到办法的!”
    高丽国的税收系统,在赵煦看来,功耗太高了!
    特别是中间商,那些所谓的豪族、门阀太多了!
    在赵煦看来,完全可以学习阿根廷的米圣,拿把电锯,将这些不必要的中间商全部锯掉!
    同时,可以降本增效,快速迭代不同的税收制度,多快好省的实现财政收入的提高。
    当然了……
    最重要的,还是自由贸易!
    高丽国,哪怕只剩下半壁江山,也该有两三百万人口吧?
    这些人,每年消费的布帛、食盐、粮食、瓷器等商品,加起来也算是个巨大的市场了。
    此外,高丽人还在使用铜钱这种不便之物。
    这太不市场了!
    应该全面接入和采纳大宋交子!
    用交子来实现商业的高速发展。
    只要商业发展起来,还怕还不起赵官家的恩情贷?
    就算还不起本金,利息总该还得起吧!
    ……
    半个时辰后。
    福宁殿东閤,赵煦缓缓走在这殿阁中。
    刑恕,紧紧的跟在他身后。
    至于义天和李资义,他们在赵煦早就给他们准备好的条约上签下他们的名字后,就已经被人送回开宝寺了。
    “学士很忐忑?”赵煦观察着刑恕的神色。
    这个时候的刑恕,已经从张仪cos带来的兴奋中冷静下来,多多少少,有些忐忑。
    忐忑的原因,倒不是担心被指责。
    而是他在一开始,并没有进入角色。
    以至于,有些本该他说的话,却只能劳动天子金口玉言。
    以至圣德有暇!
    实在是罪过啊!
    “臣不敢……”刑恕低着头,回答道:“就是……”
    “臣才学浅薄,有负陛下期望啊……”
    刑恕现在已经回过味了,知道今天的事情,本来应该是唱双簧的!
    赵煦回头看向刑恕,他笑了起来:“没有关系!”
    “朕也是第一次做这等事情,没什么经验!”
    “多做几次,朕与学士就熟练了!”
    大宋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并不是汉唐那张扩张型。
    而是很内敛很保守的。
    在事先没有打招呼、预演的情况下,哪怕是刑恕,一时半会也是适应不了的。
    但没关系。
    多来几次,配合就上来了。
    “唯!”刑恕连忙拱手。
    “学士……”
    “臣在!”
    “学士才学渊博,贯通六经,熟知列代典故……”
    “以学士之见,今之天下万方,是个什么形式?”赵煦问道。
    刑恕自然是躬身答道:“臣愚鲁,望乞陛下教诲!”
    赵煦抬头,望向殿外的台阁,望向皇城的城阙。
    “这天下万方……”
    “在朕眼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巨大的餐桌!”
    “只有大国、强国,才能上桌吃饭……”
    “臣妾小国,只能成为这餐桌的菜肴,为大国予取予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