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8页

      姜恒想着,其实宫中人人想往上走,或是想保住自己现有的地位是很实在的事情。
    在小说里都是风花雪月,倏而一年半载过去了。可在现实中,那真是一餐一饭,一天一夜的过。
    一天没吃好睡好还能将就,但要是生存环境一直粗劣难忍,人就会被熬的枯萎。
    有时候一份想吃就能吃到的美食,一场安稳舒适的睡眠,一件漂亮的新衣裳,代表的不仅是物质本身,而是一种情绪价值,一种难言的快乐,是好好活着的证据。
    北边向来有一句俗语: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
    农历的计算,饱含着数千年来农耕的文明和智慧。今年就正好是个四月芒种,麦子收成的早。
    如今的种植业可不比现代有各种技术加持,一年一熟的麦收能否平安度过,真是有关天下民生的大事。
    这种时候,甭说仰赖田地谋一年生计的百姓了,朝廷各部也提着心,常要失眠,钦天监更是顶着大黑眼圈,反复乞求天象好,万不要在最后的要紧关头糟蹋了农户的心血。
    皇上当然也挂心这件事,更要做出表率来。
    从前帝王表率,无非就是祭祀祈福,今年皇上还多加了一项内容。
    “亲自收麦?”皇后在听说皇上的计划后,很是吃惊。
    正月里天子亲耕撒种是旧例,正如皇后也要行亲蚕礼六肃三跪的郑重祭祀,皆是代表帝后看重农桑。
    可真没有皇上亲自去收麦的旧例啊。
    皇后原本想说:“万岁爷您会种地吗?”话到口中又缩了回去。
    她想起来,皇上还真会!
    每年正月的时候,天子亲耕都会亲手播种。或许对许多皇帝来说,只是一种作秀,但从康熙爷起,是真的要带着儿子们下地的。更别提康熙爷的儿子们都是卷王,大家为了皇位卷起来,卷到了生命的尽头。
    那真是种地都要种的比别人强!
    皇后惊讶过后很顺从地听了皇上的安排:也没必要不顺,反正是皇上自己去,又没把她这个皇后拉去种地,愿干活就干去吧。
    后宫很快传开了这个消息。
    永和宫也不例外,秋雪连忙来跟姜恒说起此事。
    “皇上预备带着三个阿哥去圆明园,说是要让他们停十天课去收麦呢!”圆明园有两亩麦地,还是当年康熙帝将圆明园赐给第四子胤禛时自带的,说是皇室子弟,哪怕身居避暑园林中,也不要忘记桑农之重。
    因此这两亩地就一直被极好的保留了下来,周边也全是仿普通村庄的样子,留了几座泥瓦房,也是圆明园一景。
    这会子正好物尽其用,皇上要带着儿子们亲自把这两亩地收了。
    其实手工镰刀割麦,两亩的话,年纪大出活慢的老农最多几天也就干完了,甚至那些极壮硕有力富有经验的长工,半天就可以割完一亩。
    而皇上特意留足了十天时间,可见是真要让儿子亲手干活的,绝不是让儿子一日游捡点麦穗当春游的。
    秋雪刚说完,就见姜恒笑起来。
    “娘娘?”
    姜恒就道:“昨儿是对库房的日子,你留在宫里没跟我出去自然不知道。”
    “我跟秋霜去中正殿的路上,遇到了弘历和弘昼。他们从养心殿回乾东五所走了御花园里头的小路。弘昼说起要去圆明园去收麦子‘玩’,兴奋的脸都红了。”
    当时弘昼肉嘟嘟的小脸上都是梦幻。
    “十天不用读书,十天!”弘昼见了她很亲近,拉着她的手去看大鹅,一路上兴奋地蹦蹦跳跳,弘历在旁边给他使眼色都没用。
    弘昼把所有的手指头都用上了,挥舞着小胖手跟姜恒显示他有多久不用读书,为此又有多么高兴。
    然后还挺着小胸膛道:“听说皇阿玛还会带我们去麦田里头亲手收麦,信娘娘,到时候我给你带新鲜的麦穗儿回来插瓶。”
    宫里过年的时候,常要插麦穗作为五谷丰登的象征,弘昼对麦穗不陌生,但一想到自己要亲自从土里把麦穗□□(孩子目前还不知道麦子要割),就觉得肯定很好玩。
    姜恒带着爱怜看着他的兴奋:傻孩子,这是不知道干农活累啊。
    皇上这一手,就相当于把孩子弄去参加某台的《变形记》啊。
    孩子不愿意学习怎么办?搬搬砖就好了。
    因着时代和出身的缘故,皇子或是王公贵族家十几岁的男孩子成婚后,就是标准的大人,要承担很多现实的压力,所以皇室教育都从娃娃抓起。
    更惨的是像康熙爷那样幼童天子,小小年纪退无可退的铁肩挑重担,根本没有慢慢学的时间,只好边摔打边害怕边成长。
    以弘昼的年龄和活泼天性,自然觉得每日被迫坐在那里学经史子集并各种算法经济非常枯燥难受。
    皇上把儿子们拎出去去地里干活,想来也是要告诉他们,只学习就觉得苦吗?这世上的苦难多得是。
    姜恒不忍心戳破小弘昼的幻想,就只是点头:“好,等你带着麦穗回来,去永和宫再吃一回炸鸡好不好?”也好弥补下受伤的心灵和身体。
    弘昼高兴地直点头。
    而姜恒则赶紧再捏了捏他白嫩的小脸儿,心道:十天的收麦生涯过去,这小脸儿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啊。
    皇上临行前一日寻了个空,往永和宫来瞧了她一回,并看了她初具规模的小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