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4页

      “请客!请客!”
    “太配了吧你们!”
    “快点把恋爱故事从实招来!”
    ……
    *
    伴随着欢乐的宿舍生活,军训也随之展开了。
    A大的军训很严格,沈瑜必须住在宿舍,应对随时可能抽查的教官和突如其来的集合命令。
    她会趁着平日和谢新昭吃饭的时间,抽空查看谢新昭的睡眠状况。
    令沈瑜欣慰的是,他的睡眠竟然真的好了起来。
    晚上几乎都是整觉,睡眠时间也趋于正常。
    “我真的好好睡觉了。”谢新昭拉着她的手说。
    沈瑜弯了弯唇角,安心下来:“好。”
    军训时间一直持续到9月底。
    这中间,只有一个中秋节的假期。
    临放假那天下午正好大雨,A大的军训只能取消。
    同学们为了这多出来的半天假欢呼雀跃,整个大一宿舍楼都洋溢快乐的气息。
    姚窕和赵存存在宿舍里收拾着东西,打算早点回家。
    周乐家比较远,中秋留校。
    沈瑜也简单收拾了几件衣服,计划去谢新昭那里待几天。
    差不多收拾好的时候,宿舍的门被人敲响了。
    “沈瑜在吗?”
    沈瑜应了声说在。
    门口的女生说:“有个男生叫你去下北门。”
    沈瑜:“好,谢谢。”
    “哇哦,男朋友来接啦。”赵存存打趣。
    沈瑜这几天已经习惯了她们的玩笑,一笑置之。
    她背着包下楼,打上伞往北门走。
    今日的雨有些大,雨声喧嚣,主干道上停着些来接人的车子,路上的行人不多,掩映在各色伞下,看不清面容。
    沈瑜穿着凉鞋往北门的方向走,即使她万分小心,脚踝还是被溅到了些许的雨水。
    走到一半时,她停下脚步,忽然意识到了不对。
    谢新昭接她从来都是等在宿舍楼下,就算是司机来接,也可以直接开进学校。
    下雨天,他不可能让自己打伞走到北门。
    沈瑜低头看着自己发白的双脚,心跳蓦地快了起来。
    几乎是同时,她听见身后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
    沈瑜脊背一僵,回头。
    看到了一张和噩梦里三分像的脸。
    整容后的徐玖鼻子变高了,眼睛开成了双眼皮,下巴也尖了。
    沈瑜的四肢发凉,想尖叫喉咙却被堵住了似的叫不出声。
    她只能怔怔看着徐玖向自己走了两步。
    他笑着说:“原来你喜欢这种长相的。”
    沈瑜捂住了嘴巴后退两步。
    她这才惊觉,徐玖根本就是照着谢新昭的五官在整。
    甚至,连他头上的S字母也被复刻了一遍。
    这一幕,几乎和她曾经的噩梦重叠了。
    沈瑜知道在校园里他不敢对自己怎么样。
    可她还是惊恐地睁大了眼睛,身体不可避免地颤抖起来。
    就在沈瑜腿软到几乎定在那里时,旁边忽然驶过一辆黑车。车子一个紧急刹车停在徐玖旁边。
    下一秒,车门打开,谢新昭从后座下来。
    他没有打伞,手臂直接轮向徐玖的脖子。从后面把他往车上拖。
    徐玖反应不及,手里的伞掉落在地,眼睛很快被雨水打湿,手脚并用地挣扎起来。
    他的脖子给卡住,只能发出嘶嘶的声音,双腿无力地蹬着。
    沈瑜还没有反应过来,车上司机也下来,帮着谢新昭将徐玖推上了车。
    随后车门一关,车子扬长而去。
    两人看都没看沈瑜,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
    快得好像没有发生过任何事。
    沈瑜站在原地,脸色苍白,心跳得很快。
    直到黑色的车子消失在校门口,她才如梦初醒。
    沈瑜颤抖着从包里拿出手机,拨打了一遍又一遍谢新昭的电话。
    意料之中的没有人接。
    沈瑜定了定神,握着手机急忙往校门口跑去。
    站在门口,她想了想,往西跑去。
    北门西边有一条隐秘的小巷,平时没什么人。
    沈瑜跑得很急,伞面几乎挡不住迎面而来的雨丝。
    终于,她在巷口发现了黑车的踪影。
    顾不上地面的水洼,沈瑜撑着伞径直往巷子里冲。
    往里50米左右,沈瑜的脚步一顿,怔怔看着眼前的场景。
    徐玖像块破抹布一样躺在地上。头被司机按在了地上,挤得变形的脸浸在水坑里。
    他鼻青脸肿,嘴角的血丝混入雨水,很快消失不见。
    谢新昭的白色衣服湿透了粘在身上,前胸带着血迹,又皱又脏。
    他脚踩在徐玖的背上,手里拎着一个棍子,眼神狠厉冷酷。
    沈瑜张了张口,声音轻而颤抖:“谢新昭。”
    谢新昭回头。
    眼神在看到她的一瞬间变得柔软下来。
    像是想起了什么,他的脸上闪过一丝慌张,快速扔掉手里的棍子。
    大雨滂沱,整个世界都安静。
    隔着丝丝雨幕,谢新昭的表情看起来有些难过。
    声音仿佛也被雨水淋湿,模糊不清。
    “宝宝对不起,我又打架了。”
    作者有话说: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出自蔡元培就职北大演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