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十 海边营地(上)
四二十 海边营地(上)
瑟瑟寒风中,一支长长战俘队伍排成两列,一步一步朝着似乎永远遥不可及的目的地挪去。他们的目光呆滞而缺乏生气,很多人脸上身上犹自留存着烟熏火燎的痕迹。尽管身上没有任何束缚,却都如同绵羊一般顺从。
不过两侧负责押送的官兵并没有因此变得懒散起来,他们在队伍周边前前后后来回走动着,时不时用枪杆子捅一捅走得慢的家伙,并且呵斥上两句:
“走快点,兔崽子们,前头已经没有补给站了,今个儿走不到地头就得统统在野外宿营,冻死你们这帮反贼杀才”
伴随呵斥而来的往往又是皮鞭或枪杆,然后整支队伍便在这样的驱赶下稍微快了一点点,但之后很快便慢慢减速,直到下一轮的呵斥与鞭打到来……终于,在某个心情不好的小军官又胡乱挥了一通鞭子之后,战俘队伍里响起一个不太服气的声音:
“兄弟,何苦呢,这地方我认识。再往前几里地就是登州府,今个儿怎么都能赶到城里宿夜的。这一整天才给了半块馒头一碗汤,肚里没食走不快,催再急也没用啊。”
那小军官见有人胆敢顶撞,当即举起鞭子就冲那说话之人加劲抽下去:
“谁他娘的跟你们这帮反贼是兄弟还想吃饱肚子?吃饱了好继续造反是不是?要不是那帮南方绿皮盯得紧,你们早被砍了脑袋送去领赏啦。”
提到“南方绿皮”四个字,整支队伍顿时泛起一阵骚动,绝大多数人都缩起了脖子,有些人更忍不住摸摸脸上身上被烧伤的地方,脸色愈发呆滞。
但也有几个胆大的声音在队伍各处响起:
“要不是那帮绿皮短毛,现在是谁押送谁还说不定呢……”
“谁他娘的活腻味了”
那小军官愈发怒气蓬勃,呼拉一下把腰间佩刀拔了出来,想要杀一两个人立威,但那帮战俘都是老兵油子,躲人群里说怪话气人拿手,一看真有可能惹出麻烦就立即把脑袋往人群中一缩,作乌龟了。
正闹腾的厉害时,忽听后面传来一阵马蹄声,一名骑马军官走过来询问发生何事。他的官阶未必比这个小军官高出多少,但骑在马上天生就有一股傲然之气——这是辽东镇的人。
那小军官找不出其他人,只能气愤愤把开头那人给指出来,想要拿此人作替罪羊。但辽镇军官询问了几句之后,却挥手让他走开,朝那汉子说话的口气也温和了许多——因为那人是说的东北口音。
“你也是从辽东出来的?”
那高大汉子苦笑一下,点点头:
“是啊,从前在毛大帅麾下,后来跟随小毛将军,再后来……”
辽镇军官沉默了片刻——当年蓟辽督师袁崇焕擅杀东江总兵毛文龙,两镇之间一度视对方为仇敌,但不久之后袁本人亦被崇祯皇帝所杀,罪名中就有“以谋款则斩帅”这一条,算是给他们的大帅报了仇,以往纵有什么冤仇也一笔勾销了。
这个时代乡土观念很重,在外面遇到同乡总是要照顾一二,即使曾为敌手,既然此刻胜负已分,也没必要揪着不放。
那辽镇军官仔细看了看对方,这条汉子身材魁梧高大,双眼中目光炯炯,虽然由于多日来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而有些萎顿,却依旧显得神精气足。他也是内行,一看就知道此人必定是有功夫在身的,而且多半还不错。这个人在叛军中多半是个得到重用的头目,如果是在他们辽东军中,此时的地位说不定都不在自己之下。
琼海镇那边只要普通劳力,贼军中的头目按照约定可以送给官军报功领赏,不过军官也不想把此人检举出来,只是微微摇了摇头:
“是条好汉子,可惜跟错了人……都走快些吧,我们是不能进城的。到了地头还得自己搭建宿营地,动作慢的话,晚上真得在城外挨冻。这边天气虽然冻不死,却也够呛。”
那汉子点点头向他致谢,脚下果然快了不少。也许是见他比较和善的关系,旁边又有人开口问道:
“这位官爷,朝廷要如何处置我们,能透个消息么?”
这个问题立即引来旁边七八声附和,就连先前那个态度从容的高壮汉子也神情紧张望过来——事关未来命运,谁能不担心?那辽镇军官犹豫片刻,摇头道:
“我也不太清楚,听说是要交给琼海军处置。”
“那些绿皮短毛?他们要那么多人干啥,该不是拉去喂火龙罢?”
人群有人惊惶道,“火龙”二字一出,队伍里又是一片骚动。那辽镇军官大急,连忙摆手大喝:
“胡扯,什么火龙大号的火箭而已……都不要胡思乱想了,不管琼海军想要干什么,你们的性命肯定都能保住,否则他们也不会专门派人来医治你们的伤员”
这句话果然让队伍里面安静了不少,无论那些身穿绿色军衣的短毛兵在战场上如何凶神恶煞,他们战后收治伤员的行为依旧得到了所有人的感激。这边很多人的烧伤都是被短毛卫生兵处理过的——其中大部分人都没用药,只用盐水绷带之类简单清洗处理一下,当时疼得要死,但事后居然奇迹般没腐烂,可见那些短毛的手段着实不凡。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这些俘虏现在都比较听话配合。
队伍恢复了平静又继续向前。他们的出发地黄县距离目的地登州本就不远,又走了一段时间,前方便隐约可以看到登州府那高大的城墙了。这些俘虏心中都难免有些复杂的滋味——他们一度曾是这座雄伟城市的主人,后来想尽办法要打回来。现在总算是回来了,但却是以俘虏的身份……
他们果然没被允许入城——事实上就连大部分明军也都在城外扎营。整座登州府城外围的某一侧几乎都被各军营帐所占据,看起来仿佛仍在遭受围攻似的。
而在府城的另外一边也有大量营地,却都是破破烂烂的窝棚——那边是流民的聚居区。周边区域被叛军荼毒不轻,庄稼收成都毁了,在府城被朝廷官军收复以后,周边的老百姓便开始陆陆续续向这边集中,在靠近城市的地方总能找到一口吃的。
这种难民区域历来总是最混乱,最肮脏不堪的地方,但在此地却恰恰相反——所有棚户区都得严格按照指定位置搭建,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统一的取水点,以及丢弃排泄物和生活垃圾的地方。棚户区相互之间分隔很开,以防止火灾和疾病传染。
——除了棚子本身破烂不堪,里面出入的人员形形色色外,这片难民区总体布局竟然比另外一边的大明军军营还要整齐些。令每一个初次见到眼前景象的人无不目瞪口呆——毫无疑问这又是出自短毛的手笔。
这支战俘队伍也不例外,他们在一片惊叹声中绕过了小半座流民营地,终于来到此次行军的终点站——战俘营。
战俘营位于几支明军营寨的包围圈中,显然是防着他们炸营或者逃跑。看守营寨的士兵并不多,但这边的押送人员,包括那个先前一直趾高气昂的辽镇军官都赶紧下了马主动迎过去——对方身穿一身绿皮,正宗的短毛兵
“申字戊队,壹千五百人按时送达,这是今天最后一批了。”
虽然对面只是一个小头目,那辽镇军官却丝毫不敢怠慢——他这边必须要自己出面做交接,因为整支队伍里只有他才识字。而对面随便哪个普通士兵就能看懂交接文书——因为他们都在根据文书的数据对照在场人数。
望着对面那些认真核对数字的短毛兵,辽镇军官心中升起一种鄙夷与艳羡交织的复杂情绪——眼前这帮小子年龄大约还没自家儿子大,一个个嘴唇边光溜溜连毛都没长出来呢。若在辽东军里大概连个正军都混不上,无非养马喂料的杂役罢了。
可在这边他们却都正儿八经披上了军衣,尤其是……那辽镇军官看着对方身上那件厚重长大,几乎都能盖到脚面子的墨绿色军大氅冬衣,忍不住羡慕的连吞了几口唾沫——这种被短毛称为“军大衣”的棉制冬装饱满厚重,披在身上不但能挡风保暖,估计用来充当棉甲遮挡一下远程箭矢都没问题。
奶奶的……先前大明军中还有人说这帮短毛来自南方,肯定不适应北方气候,到时候天一冷就有他们好看的。可现在呢?人家确实“不适应”——这天还压根儿没冷起来呢,不过才刮了一阵子风,连雪都没下一场,这冬装就配发到每个小兵头上了
眼看那些南方兵一个个裹得跟狗熊似的,有人问起就直接回答:
“咱们南方人怕冷,提前穿的厚实些……”
我呸合着咱辽东人不怕冷了?这帮短毛究竟干什么的?咋那么阔绰呢?
月票月票A
- 肉肉屋